新时代的贵州人丨张胜林:每座桥梁的建设都融入了思想、感情、生活

贵州桥多,在建和已建桥梁近3万座;

贵州桥高,抬头仰望才见“天空之桥”;

贵州桥美,“花瓶”“钻石”形态各异;

江界河大桥、大小井特大桥、平塘特大桥、花渔洞大桥……这些贵州桥的代表作背后,都有一个人的身影,她就是半岛网页版副总经理、总工程师张胜林。

张胜林说,桥梁就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件件作品,每座桥梁的建设都融入了思想、感情和生活,每件作品的交付都记录了她的人生轨迹。

江界河大桥是张胜林参加桥梁建设的“处女作”。1993年,第一次到达建设现场的张胜林,为了寻找最佳的设备安装位置,徒手爬上高梯,任务完成了,腿还在颤抖。那个时候,技术人员很少,张胜林一个人承担了项目测量、质检等工作。从底模制作、施工放样到安装模板、绑扎钢筋,再到浇筑混凝土、构件安装,每个工艺工序,她都在场。江界河大桥就这样开启了张胜林的梦想之门,而这座大桥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。

在世界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——大小井特大桥,世界第一混凝土塔高的三塔斜拉桥——平塘特大桥,张胜林参建的项目级别越来越高,难度也越来越大。

大小井特大桥桥位区属构造侵蚀——剥蚀低山河谷地貌区,桥台所在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约250米,冲沟两岸地形切割强烈,较为陡峻。张胜林组织研发了一套缆吊与扣挂自动化控制系统,实现了桥梁缆吊和扣挂施工智慧化和精细化施工,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获得多项专利技术。

平塘特大桥也因其优美的造型和桥旅一体融合设计,获得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(IBC)古斯塔夫斯·林德撒尔奖。

现在,张胜林还经常到在建的纳晴高速乌蒙山特大桥建设现场进行指导。乌蒙山特大桥位于V行峡谷地带,两岸绝壁陡峭,大桥建设困难。张胜林提出了全新的桥梁结构形式——“钢桁-混凝土组合拱桥”,该桥型结构轻、稳定高、耐久性好,非常利于施工建设,也是“世界唯一”,为桥梁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案。

30年从业生涯,张胜林结合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,编著了《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补充预算定额》《贵州省瓦斯隧道预算定额》等多个标准,编制和完善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》《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》《科技创新管理办法》《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图》。她还注重培养人才队伍,以科研项目为依托,加强技术交流,开展“传帮带”“师带徒”活动,先后培养了20多名高层次专家型骨干人才。张胜林说,在贵州特殊的地质条件下,工程几乎都是一次性的,没有一劳永逸的施工方案,掌握的技术越多越先进,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更好更完善。